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一封陈列在台湾党史馆的信,蒋介石反复读了半小时,读完神情呆滞

2021-08-27| 发布者: 榆次便民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里,陈列着一封特殊的信。信并不长,薄薄的几页,说它特殊是因为写这封信的人是毛主席......
深圳海报设计 http://www.0755pmsj.com

  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里,陈列着一封特殊的信。

  信并不长,薄薄的几页,说它特殊是因为写这封信的人是毛主席,这是毛主席写给蒋介石的亲笔信。

  毛主席为什么写这封信?信的内容是什么呢?

  毛泽东写给蒋介石的亲笔信

  宝岛台湾

  1949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个应该永远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随着平津、辽沈、淮海三大战役的失败,国民党的有生力量已被基本消灭,其失败已成定局。中国人民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这一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前,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结束了战火连绵、兵荒马乱的苦难,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解放与和平。

  新中国成立

  也是这一年的12月11日,国民政府“中央党部”迁往台北,国民党败走台湾,蒋家王朝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覆灭。

  可是宝岛台湾,也和大陆又一次山水相隔。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

  早在三国时期,东吴丹阳太守沈莹就在他所著的《临海水土志》里描写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到了唐末宋初,已经有汉族人在当时叫澎湖的台湾定居。

  宋元时期,已经有大量的汉族人在澎湖定居,南宋时期开始派军队戍守。

  元朝的时候,在当地设立“澎湖巡检司”。这个时期,祖国大陆和台湾人民往来已经很是密切,及至明末,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

  台湾自此开始了大开发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可是这个时期随着哥伦布发现新航线,欧洲随之新兴起的海权国家开始向亚洲进发,实施侵略和扩张。台湾自此也开始了被奴役、被压迫和反抗的历史。

  东印度公司商船

  1624年,属于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侵入南台湾,荷兰殖民者随即统治了台湾38年,他们把土地占为己有,强迫台湾人民缴纳苛捐杂税、掠夺当地的产出。疯狂的剥削和压迫之下,台湾人民抗击荷兰侵略者的斗争反而一直在继续。

  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652年郭怀一领导的抗荷起义。虽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它显示了台湾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力量。而且自此之后,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因为起义者的鲜血更加激烈。

  郑成功收复台湾

  十年后,更是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最终把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去。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年轻时就率领当地民众抗击倭寇和海盗,到了郑成功这一代更是致力于驱逐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国土。被当时的南明永历皇帝封为“延平王”。

  郑成功进击台湾是1661年4月,在当地人民的里应外合的配合下,展开多次激战,将东印度公司的台湾长官揆一围困在热兰遮城。围城9个月,揆一不得不投降。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着手治理台湾,实行屯田政策,在南部和西部形成上规模的村镇,人口大量增长,明末的时候台湾人口已经达到20万,此外,经济、文化也是迅速发展。

  不过在明朝灭亡,满族人入关后,驻守台湾郑氏家族致力于反清复明,割据台湾和清政府对峙。康熙时期,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攻克台湾,郑克塽投降。此后,台湾在清政府的统治之下。

  这个时期的台湾发展也是不错的,福建广东一带的人大批量移民台湾,开垦荒地,发展海上贸易,这个小岛成了真正的“宝岛”。

  甲午中日战争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侵略的枪头瞄准了富饶的东方,台湾又成了英、美、日、法武力侵略的目标。清政府被迫在台湾一带开放通商口岸,在台湾设立行政省,同时也在这里推行洋务运动,现代化事业进展也是全国最快的省份。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消息传来,全中国人民举国同悲,台湾人民包括台湾的少数民族都成立了大大小小的抗日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决心以自己的力量保卫台湾。

  台湾保卫战持续了5个多月,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沉重打击,但终于因为武器落后、后援不继而失败。台湾彻底沦为日本帝国的殖民地。

  台湾保卫战

  日本侵占台湾五十年,政治上实行“内地延长主义”,企图把台湾人民同化,做他们的“忠实臣民”,经济上实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政策,榨取台湾的粮食和原料,把台湾当成了日军的补给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殖民者竟然在台湾征兵,造成台湾人口的巨大伤亡。这段屈辱的历史一直持续到1941年,日本在七七事变后,显露了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企图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1941年12月9日对日宣战,马关条约废止。

  而这个时候国际上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期,世界各地战火连连,动荡不安,严重制约了世界各国的生产力发展。为了维护国际和平,联合国成立以来制定了数百个国际协定,1943年2月,中美英签署了《开罗宣言》。

  1945年,中美英苏法签署了《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确定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太平洋战争

  直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和世界人民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至此,台湾人民这才结束了蒙受日本压迫的屈辱历史,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而光复后的台湾,因为接管台湾的台湾行政公署施政不当,官员贪污腐败严重,生活上却物价飞涨、失业严重,台湾人民不得不奋起反抗。而国民党当局却派来大批特务、军警进行血腥的镇压。

  及至1949年,国民党战局失利,国民政府败走台湾,蒋介石就在抵达后不久,5月19日,颁布了《台湾省戒严令》,由此开始了对台湾的高压专制统治。

  而台湾这座饱经磨难的岛屿,又一次失去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蒋介石

  “一个中国”

  蒋介石从此盘踞台湾。离开大陆的时候,他带走了几乎全国的黄金白银的外汇储备,另外许多领域的专家人才也被他威逼利诱随他去了台湾。雄厚的资金力量,加上足够多的人才技术支持,使他在台湾的施政如鱼得水。

  蒋介石初到台湾时,台湾还处在日本殖民时代,由于日本殖民者优待地主,台湾的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蒋介石执政后,学习共产党的“土改”政策,优待农民,国家出钱购买地主的土地,然后分给农民,使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这让国民党在台湾取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据说,蒋介石还曾认真学习过毛主席的“延安整风文件”。除了“土改”,蒋介石在“政改”“党改”的策略中,几乎如出一辙。

  毛泽东与蒋介石

  而毛主席带领的新中国面临的是一穷二白的局面,军事、经济甚至文化都贫瘠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发展。

  而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昔日的对手又开始了另一轮的博弈。只不过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奋斗的目的,为的是全人类的解放,为了中国人民走出困境,发展社会主义。而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党是为了“反攻大陆”。

  其实,到台湾之初,蒋介石就一直梦想“反攻大陆”。但是他和现在的那些“台独”分子毕竟不一样,起码还有基本的底线,那就是:一个中国!

  蒋介石在台湾问题上,曾经数次抵制了分裂台湾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国际上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

  蒋介石

  联合国托管论

  这是在国民党政府接受台湾后不久,1947年的3月,美国驻台北总领事馆有关的官员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5月,美国驻台湾副领事乔治•克尔在刚刚卸任时向美国国务院递交备忘录,说是为了防止台湾被共产党控制的情况发生,台湾必须置于联合国的监督之下。

  这时,还有个“台独”分子廖文毅抛出了一篇所谓的“台湾问题处理意见书”,主张“台湾由联合国托管,公民投票自决”。一时间,“托管论”风声四起。蒋介石对此高度警觉,立即派担任行政院长的孙科到台湾查清楚。

  孙科刚一到台湾高调就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公开点名强硬谴责美国领事馆和美国新闻处,逼得美国当局不得不撤换掉卡尔几人。

  蒋介石

  台湾地位未定论

  “托管论”阴谋被粉碎后,美国当局再出新招。

  1943年3月,美国国务院提出对台的基本政策:不能让台湾落到共产党手里。

  美国当局决定把台湾同中国大陆分开。国民党政府对此立场坚定,态度强硬。前外交部长王世杰发表公开讲话,严厉驳斥这一观点。

  然而这时恰逢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趁机正式提出“台湾地位未定”的问题。美国总统杜鲁门与1950年27日发表声明,宣称台湾问题应该在太平洋的安全恢复,对日合约的签订应该由联合国考虑。还命令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然而蒋介石和美国的想法大相径庭,他一方面希望美国舰队的入侵能震慑解放军,一方面却想利用这个时机反攻大陆。这就和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朝鲜战争

  外岛停火论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闽部队于1954年9月3日向金门开战,此战一是为了反击国民党的反攻,二是为了打击美国的侵略政策。这时美国当局的“外岛停火论”因为所谓的“台海危机”就借势新鲜出炉了。

  美国人极力鼓吹的“外岛停火论”,实际上就是先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再分离台湾,最终制造“两个中国”。其实,美国人的这个阴谋确实玩得不错,算盘打得挺响,一来,美国能从内战中顺利脱身,不卷入台湾的争端,二来能进一步分裂台湾,把台湾问题国际化。

  可是蒋介石政府极力抗争,当然他的目的还是反攻大陆,“外岛停火”实际上就是让他放弃“反攻”大业,这让他怎么愿意?

  美国政府为了给国民党增加压力,于1955年1月28日,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来台湾海峡“停火”的提案。

  金门战役

  对此,台湾代表当即严厉反对,蒋介石在2月28日的“国父纪念日”上发表关于“停火”问题的长篇演讲,痛斥“两个中国”的主张。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安理会,会上,苏联代表反对新西兰的提案,认为台湾问题美国不应该参入。而且,苏联代表又提出关于制止美国侵略中国的提案,在美国拒绝的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认为双方不相上下调解无效,决定无限期搁置这个提案。

  美国的这个阴谋不攻自破。

  麦克阿瑟

  第一次金马撤军论

  “金马撤军论”是美国为了分裂台湾而实施的又一个阴谋。

  不过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对台湾这个岛屿的重视。是什么使得美国对这个小岛如此殚精竭虑呢?

  地理学家把台湾称作是太平洋第一岛链上的“锁眼”,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形容的更是生动: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它既是我国通向太平洋的门户,也是扼住美日的咽喉。

  因此,在台湾问题上,国民党政府和美国当局一开始就有不可调和的分歧。

  美国不想因为台湾问题被国际舆论指责干涉中国内政,而蒋介石希望把美国拖进来,协助他保卫包括金门、妈祖的台湾各个岛屿。双方矛盾也越来越深。

  蒋介石一再宣称国民党不会从金门、妈祖撤兵,美国人却一个劲的一意孤行,一个劲地让国民党撤兵,“台海危机”缓和之际,国民党还趁机向金门、妈祖增兵支援,这种强硬的态度让美国当局无可奈何。这一次的“金马撤军论”的阴谋也就无疾而终。

  金门战役

  第二次金马撤军论

  1958年8月23日,金门、妈祖等岛屿上炮声隆隆,炮火连天,国共双方再度开战。这就是第二次台海危机。大战伊始,美国当局态度强硬,摆出一幅“强力介入”的架势,表示要给国民党军队保驾护航。但随着战局的发展,护航队屡受重创。

  无奈之下,美国当局只好“故技重施”,又重新提出来“金马撤军论”。国民党政府最先强烈反对,蒋介石随即对美联社记者发表了针锋相对的讲话,第二天蒋经国还代表蒋介石上金门前线慰问参战的将士,表明国民党的坚强决心。

  作为中国政府的一方从美蒋矛盾中敏锐地发觉了“撤兵论”的阴谋。重新考虑了金马问题解决方式的利弊,决定把金马留在国民党手中更符合“一个中国”的共同利益。于是做出了暂不收复金马的决定。

  10月6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向国民党政府宣布了这项决定,并决定从即日起,停止炮击一周。

  彭德怀

  10月25日又发表《再告同胞书》,重申“一个中国”的立场,号召海峡两岸的同胞们一致对外,告诫国民党不要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丧失主权。

  《告同胞书》还宣扬了共产党的重大决策:对金马继续攻击,但是炮击的方式是逢单打炮,逢双停止。

  蒋介石闻弦歌而知雅意,对此予以积极响应。

  海峡两岸对立的双方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对战方式:单日的时候双方开炮,但是只打到海滩上,绝对不打对方的阵地和居住区。逢双日的时候停止炮击。节假日还“放假”三天。

  但是作为国民党领袖,“反攻大陆”的口号还喊得更加响亮。这使得美国不得不从台湾海峡撤兵。直到70年代末,“分裂台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也还没得逞。

  蒋介石

  那封跨越台湾海峡的信

  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也随之改变。

  1955年5月,周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

  1956年第二届二次政协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用可能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正式宣告。

  也就在这次会议之后,1956年4月23日,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了章士钊,章士钊曾经是南京政府代表团的代表,还参加过北京和谈。

  在交谈过程中谈到台湾问题时,章士钊就说到他的夫人如今在台湾,他可以借探亲的名义赶赴台湾,将我党的有关政策转达给蒋介石,看看能不能达成进一步的合作。

  毛泽东会见章士钊

  周总理立即就此事向毛主席做了汇报。毛主席知道后,也觉得此事不错,经过深思熟虑后,毛主席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了章士钊。

  章士钊知道这封信关系重大,就辗转香港,找到了自己的好友许孝炎,许孝炎也是湖南人,曾经做过蒋介石的秘书,负责香港地区文宣工作的负责人,也是蒋介石信得过的人。许孝炎接过这封特殊的信,深感责任重大,立即赶赴台湾。

  许孝炎此行很顺利,在士林官邸见到了蒋介石。许孝炎郑重地把这封漂洋过海才到达的信交给蒋介石,并把他和章士钊的会谈情况做了报告。

  毛泽东

  作为交手半辈子的敌人兼对手,蒋介石怎么可能认不出这一笔龙飞凤舞的字呢?

  看着眼前熟悉的字迹,蒋介石不由得百感交集。信并不长,可是蒋介石反反复复看了半个多小时,看完后甚至神情都有些呆滞,半天才回过神,对许孝炎说了四个字:“你辛苦了”!

  毛主席在信中到底写了什么,能让蒋介石如此失态?

  这封保存在国民党党史馆里的信直到21世纪才被公开。

  蒋介石

  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依旧

  那封信里,最打动蒋介石的应该就是这句话了。

  蒋介石是浙江奉化县溪口镇人。他的母亲就葬在溪口镇的慈溪。蒋介石没去台湾的时候就年年为母亲扫墓。国共争锋的时候,蒋介石不但杀了毛主席的妻子,还派人去挖他家的祖坟。

  而现在呢,对这个有着深仇大恨的对手,毛主席告诉他,他老家的祖坟好好的,他老家的花草什么的也毫发无伤。

  由此及彼,怎能不让他感动失神?这种博大的心胸怎能不让他感慨万千?

  毛泽东

  一纲四目

  一纲四目是指毛主席在信中提到的和平统一中国台湾的具体办法。

  一纲四目中的“一纲”是中国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目”是指除了外交统一在中央外,其他中国台湾的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国共双方保证不破坏对方的事,以利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

  如果中国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拨款予以补助;中国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条件成熟之时,尊重蒋介石意见和中国台湾各界人民代表协商。

  这些内容,简直是“一国两制”的雏形,这些优厚的条件,怪不得能让蒋介石呆滞失神。可能他也没想到毛主席会如此豁达大度吧?

  蒋介石

  国共第三次合作

  如果国共的第三次合作能够成功,中国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蒋介石接到这封有特殊意义的信时,不是没有感触。不久之后他就决定严肃考虑两岸合作事宜。蒋经国联系了曹聚仁,拜托他去北京走一趟,看看北京的真实情况。

  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了曹聚仁,重申了我党的立场:只要在政权的统一上达成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其他都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

  曹聚仁还来到蒋介石的老家奉化,看了蒋家的祖宅完好无损,祖坟也保护修缮得干净整洁,其在大陆的亲属也被政府照拂有加,不禁自己都为之感动。他把这些都拍了照,并把这些都写到给蒋介石的报告里。

  曹聚仁

  蒋介石看后热泪盈眶。随后不久就开始和蒋经国、曹聚仁商讨合作的具体事宜。先是由曹聚仁提出中方的条件,然后蒋氏父子再逐条讨论、商议。这个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决定下来最初的6项内容。

  可就在曹聚仁兴奋地向中共中央汇报的时候,特殊时期来了,接着1972年曹聚仁去世。

  1973年章士钊也相继去世,两岸和平的进程不可避免地受到阻碍。

  及至1975年蒋介石病逝,1976年毛主席逝世,台湾回归祖国的日子又一次遥遥无期。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时光已经步入21世纪。相信台湾问题不久就会解决,我们的游子已经离家太久!

  参考文献

  从地理位置看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纵观时局2017-10-07

  蒋介石曾坚守一个中国华夏经纬05\26\2004\10:47

  65年“国共密谈”蒋介石曾同意携旧部回大陆——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09-11-0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榆次便民网 X3.2  © 2015-2020 榆次便民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