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智能化、数智化,都是数字化的部分内容和不同的构成层级。 但许多企业进行ERP等信息化后,都会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为什么呢?不管是哪种原因产生过的信息孤岛,究其原因,更多是因为企业进行信息模块时,以贴补丁的方式进行,而没有兼顾到数字底层架构;究其本源,在于解析体系的不规范。解决之,就需要做好如下的五件事: 【01】建立纵向从上而下层层分解、从下而上级级聚合的节点解析系统。内容包括战略架构、产业架构、业务架构(包括研供产销服等)、职能架构(包括财务、人力等)、组织架构(包括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责任体系)和运营架构(包括制度和流程环节),该架构系统能够映射IT的后台、中台和前台。后台与服务器或云端的跟、节对应;中台与组织中台、数字中台和技术中台的分布对应;前台和流程环节对应。给体系按照企业运营管控规则进行。 【02】建立横向分工明晰、高度协同、定义唯一的标识解析系统。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需链、企业链、生态链,以及内部运营链、作业链、操作链对每个点源进行唯一性源代码的解析定义。5W2H和SMART是该定义的基本准则,可按照价值操作属性定义、行业规范和法律规范定义、通用词定义,最后才是企业个性化定义。定义和内涵一定是不空位、不虚位、不交叉、不重叠、不混淆,能够和IT的标识解析系统一致,具体可参照国家相关标准体系进行。 【03】商业模式创新是确保企业数字化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信息化、数字化等,只要上线,即代表着落后,因为上线的操作规范是过去经验的积累和现有作业的记录,再加上企业上线这些系统在没有规范数字顶层的前提下进行与时俱进,那就成了补丁上面再加补丁。保持先进性,就要对商业模式进行优化,以给企业经营先进和领先的应用场景,如新营销模式创新、人力资源等先进模式创新、供应链和产业链金融的应用等。 【04】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化是企业数字化的基本保障。参照依据包括满足上市公司操作规范、国家五部委发布的内控规范、国际和行业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约定、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相关标准体系等。相关内容包括基本制度、规定规范、操作细节三层级的制度体系,围绕企业价值链、决策链、协同链、作业链、工具链的五层级流程系统。存量业务进行流程优化、增量业务进行流程再造是基本的要求。对于企业数字化,内控体系包含了数字治理、数字组织体系、运营细节规范等。 【05】数字化技术系统布局的前瞻性、科学性、规范性是企业数字化取得高效的基本要求。相关要求既包括对A(AI+)B(区块链)C(云)D(大数据)I(物联网)G(5G+)等技术的应用、集成和架构布局。对于集团化运营的企业组织,即使设备不同、技术能级不同,节点解析系统的一致性、决策系统和数据仓库系统的一致性是必要的前提,否则可能会造成需要大量的中间件技术进行协同和共享,数据集成时的数字清洗而造成大量的数字冗余,而这些就是即使投资增加、效果降低的最主要原因。 上述五点,就是企业数字化的核心和保障。你企业数字化过程中,上述的顶层设计做到了吗? 每做一项,则意味着能级上升一级哦!否则不管你的投资有多大,也都是1.0版本哦! 更多内容扫描下方公众号“汉信咨询”关注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